第一百一十一章 食盐_大朙药丸
御书房 > 大朙药丸 > 第一百一十一章 食盐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一百一十一章 食盐

  一众内阁心情各异,也无心情谈什么戏曲、戏班子,齐齐请辞。

  内阁离去后,张嫣也领着三位公主辞别,秀女们收拾宴席餐具,多掩鼻做笑。餐具多有遗失,不是这个阁老将木碗装到怀里,就是那个阁老临走把竹筷子塞入袖口。

  场地清净后,吕维才长舒一口浊气,继续翻阅袁枢的奏疏,内容涉及到了建奴的食盐问题,以及高丽参、辽参贸易。

  辽东局势败坏前,辽东都司有二十五个卫,各卫共有一千出头的盐户在辽南沿海制盐,每年能制三百七十七万斤盐,足够供应辽东使用。隆庆以后,辽东都司摊派而十二万盐引,一引二百斤,辽东海盐放开后每年官盐就有两千四百万斤的产量。

  建奴正式叛乱后,贸易禁绝食盐短缺,以至于兵丁、人户为了食盐出逃,迁往明军控制区。

  萨尔浒之战后,建奴食盐短缺问题得到解决。

  辽南温润地区适合耕种,却是东江镇的游击区,建奴耕种不得,也无法长期煮晒制盐。

  那他们的盐怎么解决的?

  从朝鲜东北沿海区域设立营寨制取食盐,为鼓励迁移过去的百姓积极制盐,建奴勒令八旗不准抄掠制盐百姓,甚至不征粮。

  袁枢查清这个问题后,准备命令下一批护航的水师返航时绕朝鲜沿海,去袭击建奴的制盐点。

  并认为朝鲜积弱为建奴所轻,制盐营寨又远离前线,非临战常备之兵,突发袭击有很大的可能性得手;即便突袭不成功,有水师炮舰策应,也能顺利撤退。有炮,自然能敲开建奴孤悬在外的营寨。

  甚至不需全部扫荡、拔除这些制盐营寨,只要展现出明军有

  扫荡这里的战力,那建奴国内必然震怖。

  没有食盐,会有多痛苦?

  蒙古有盐湖……可问题是建奴和林丹汗现在的关系,已到了不死不休的地步,蒙古怎可能卖盐给建奴?就算卖,也是高价,建奴能撑多久?

  然后是高丽参,袁枢形容朝鲜人已开始人工栽植高丽参,每年贸易外销约一万斤,售价约在一百五十万到二百万之间。

  高丽参贸易并没有掌握在朝鲜王国手里,而是相对独立的朝鲜士人阶层,现在士人内部党争酷烈,建议扶植亲明派,彻底铲除中立派。

  朝鲜王国岁入五百万左右,高丽参贸易就能占据三四成,可想而知这些士族的强大。

  岁入五百万,高丽参贸易收入近二百万……这就是袁枢眼里朝鲜的价值。这个消息放到朝堂上,户部尚书毕自严还不扑上去一口咬死朝鲜?

  朝鲜能提供明军前线需要的粮食、劳力,这能省去后方转运的消耗,光凭这一点就要加强对朝鲜的控制。

  一句话,袁枢想要更大的钱粮支持,要更多的兵力。

  以朝鲜的钱粮,养大明的兵,必须养大明的兵,不能养大规模征募、武装朝鲜兵。

  人工种植的高丽参效用、名声自然比不上辽参,袁枢希望可以官营辽参。使北洋水师查封各处港口,严禁辽参交易,由北洋水师,或朝廷相关衙门分别在北京、登州二处售卖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yushufang8.cc。御书房手机版:https://m.yushufang8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